新闻动态

“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的中国话语”学术专题全国研讨会 系列报道之二

发布时间:2018-06-14  来源:

 

“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的中国话语”学术专题全国研讨会在6月9日上午大会发言和下午18个小组分组研讨之后,6月10日上午继续进行。第一场大会发言由清华大学生安峰教授和华中师范大学李俄宪教授主持

江西师范大学傅修延教授以《中国的传统叙事需要发现吗?》为题,围绕对待传统的多个误解、传统与叙事的复杂关系展开讨论,以翔实的例子展现了中西方叙事传统的差异,探讨中西叙事传统差异的历史传承与演变的原因,进而指出形成于农耕时代的中国叙事传统亟待改变。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既应汲取传统叙事中蕴含的智慧,又要探索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中国叙事,让“走出去”的东风为中国叙事研究掀开新的篇章。

浙江大学吴笛教授在题为《作为跨学科研究方法的“文学法律批评”》的报告中,概述了“法律与文学”跨学科研究的可行性,总结了“文学法律批评”的主要研究层面,这包括法律主题的文学、文学中的法律思想与法学文献价值、作家的法学观、作品中的法律事件与人物行为的法律审视、文学对于法律的批判价值等,认为“文学法律批评”以跨学科的研究方法使文学的普法教育功能等实用价值得以凸显。此外,文学作品以及文学作品中的法律思考与法律想象也对法学研究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中国人民大学耿幼壮教授发言的题目为《比较文学与西方语文学》,简述了西方语文学的悠久传统与现代意义上的语文学复兴,认为在今天理论落潮的语境中,当代语文学的复兴或可成为比较文学研究的基石。

上海师范大学朱振武教授的报告以《中国文学英译要建构自己的话语体系》为题,认为中国文学要“走出去”,要考虑让优秀文学作品率先走出去。但要注意的是,“走出去”的方式切忌以改头换面、曲意逢迎、削足适履、委曲求全等态度刻意迎合西方人的价值观和趣味,而应以原汁原味的中国文学作品导引目标语读者的阅读情趣和审美趣味,进而影响和改变其风习,真正实现中国文学“走出去”的目标。

上海外国语大学查明建教授以《国际比较文学视野中的中国比较文学:中国话语与理论贡献》为题发言。在他看来,围绕比较文学的研究性质、研究目标、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方式等重要话题,中国比较文学几代学人在借鉴西方比较文学理论的过程中,逐渐发展出了具有原创性的中国学术话语,形成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较为完整的比较文学学术体系。但只有将其置于当前国际比较文学学术脉络中进行考察,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其思想内涵以及其学术启迪价值的世界性意义。

    上午第二场大会发言由宁波大学王松林教授和华中师范大学徐彬教授主持

浙江大学周启超教授以《谈谈作为一种话语实践的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为题,简述了话语实践的关乎语言的、关乎学科的、关乎构建的三个基本要点,从世界文学内涵的概念界定、研究性质、研究路径、研究方法等方面,提出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的研究应跨越语言、跨越学科、跨越固定化的界限,成为一种“多声部”的话语实践。

华东师范大学陈建华教授的发言题目为《外国文学研究的中国视角》,以翔实的历史实例,回顾了中国学界自晚清起最早以中国视角进行外国文学研究,其后由于过度强调对西方理论的运用,而导致在文学史的撰写与研究方法上一度出现一定程度的“失语症”,继而再次走上强调以中国本土立场重写文学史的曲折发展之路。当下在中国兴起的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及实践,中国学界强调以中国视角进行具有本土特色的外国文学研究的重要成果。陈教授指出,在建构外国文学研究的中国话语体系的过程中,在引进、吸收和借鉴西方模式的同时,还必须有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扬州大学特聘教授顾明栋发言的题目为《“小文学”与“大文学”——“后文学”时代“文学”的新概念及其内在逻辑》。他指出,全球化和数字化技术变革的时代需要有新的文学概念以应对“后文学”时代的来临。基于此时代语境,顾教授提出具有狭义的“小文学”和广义的“大文学”的文学概念,探讨文学的这一双重概念得以产生的历史、理论和跨文化的基础及内在逻辑,思考二者对人们重新发现文学之趣的可行路径,并使“大文学”与普遍人文的宽广范畴产生紧密关联。

中国人民大学曾艳兵教授在题为《卡夫卡与鲁迅》的报告中,以宏观和微观、文本内和文本外因素进行多重比较的方式,详细论述了卡夫卡与鲁迅的诸多异同之处。在他看来,作为二十世纪伟大的文学家,卡夫卡与鲁迅不仅在精神、乃至灵魂深处有一些相近和相通之处,二者之间甚至还存在着相互印证的密切关联。

大会闭幕式由中国外国外国文学学会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会秘书长、华东师范范劲教授主持。《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副主编、上海交通大学薛原副教授向与会代表介绍了学术期刊《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的办刊宗旨、特色专栏及投稿方式。《外国语文研究》副主编、华中师范大学何卫华教授代表大会承办方感谢诸位参会代表对此次大会的热情参与、大力支持以及对会议中的一些不便的理解和宽容,并就《外国语文研究》的办刊特色、常设栏目进行了介绍,欢迎各界学者积极投稿。

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罗良功教授致闭幕辞。他说,在一天半的时间里,学者们围绕“比较文学理论的中国话语建构”、“跨文化研究的中国立场”、“外国文学研究的中国视角”、“中国文学理论的世界贡献”、“中国文学的翻译与传播”、“中国人文学术期刊国际化”等6个议题展开对话和研讨,重点探讨了作为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五大方向之一的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的学科内涵、理论基础、建设路径及其与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下设的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之间的关系,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中国话语建构的立场、手段、路径,比较文学一般理论的中国化重构以及具体研究领域的基础理论方法的中国化建构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根本问题,富有创建性,体现了中国学者的学术高度、全球视野、中国情怀他认为,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的中国话语建构既要显现民族性,又要在具有世界性的课题的研究中体现中国学术的领先性、独创性、独特性本次会议对这一点进行了充分的交流与对话。罗教授指出,本次会议不仅反思了中国比较文学领域长期的学术实践与探索,回应了新形势下学科建设的新要求新内涵,也体现了新时代中国话语体系建设的国家战略需求,必将对中国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的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对中国理论话语的建设和发展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

 

联系方式

地址:上海市东川路800号

邮编:200240

查号:86-21-54740000

More

沪ICP备05052060 沪举报中心 版权所有©上海交通大学